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构的意思-构字五行属什么-构字取名的寓意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构的意思-构字五行属什么-构字取名的寓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古人都会换名字吗?
在古代,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,他的姓名、生辰八字、属相、小名等都不允许臣民与他有重名重音的字。所以古代生活在古代的人,如果刚出生时起了名字,改朝换代了,姓和名都要改。
《公羊传·闵公元年》说:“春秋为尊者讳,为亲者讳,为贤者讳。”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。避讳的对象其中第一类就是帝王,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,属于当时的“国讳”或“公讳”。
如在刘秀时期,秀才被改成茂才;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,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。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,如吕后名雉,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
1、同义字回避法,也就是为避讳皇帝名而用同义
比如秦朝时对避讳管的很严,不充许任何人冒犯秦始皇的名字。秦始皇名正,于是很多人在起名字时,都不会起正。即使取了“正”字,也要改为与“正”字相近的同意义词,而且凡是与“正”有关叫法全部更换。“正”的同义字是“端”,正月也就改成了“端月”。
2、同音字回避法。古代有的朝代为避讳皇帝的名字,还***用一种方法,就是用同音字代替。
比如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烨,老百姓起名字时就回避这两个字,而有的家庭恰恰就是“玄”字辈份,没办法,此辈份就在家谱中消失了,只能用同音字代替。这里同音是类似同音,可不是与玄字同音,清朝人用“元”代替“玄”,用煜代替烨,也就巧妙回避了皇帝的名字。
辛弃疾原名“坦夫”后改为“弃疾”,因为抗击金人,效仿西汉将军霍去病,奋勇杀敌打败侵略者。
关于古人改名字的问题,是很常见的,但也不是都会改名字,还是看个人吧。
那么为什么古人动不动就改名字呢?那个年代改名字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复杂,我们的古人都比较封建迷信,运气不好就会选择改名,凡事不顺也会改名字,不改名字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或倒霉一辈子,举几个例子吧,明朝有个人叫徐珵,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,但说于谦大家都知道,写石灰吟的那个忠臣,北京保卫战的大明英雄,但就是这个徐珵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发动了夺门之变害死了于谦,徐珵热爱做官,人倒是很有能力,皇帝派他去治理黄河干得井井有条,当时土木堡之变皇帝被抓走了徐珵建议迁都,被于谦等人否决了,让他很是沮丧,因为提出逃跑的建议也很难得到皇帝的赏识,他认为自己官运不好,于是改了个名叫徐有贞,改名后还是很多人不认识他了,最后他帮助英宗复辟成功,如愿升官,但最后还是栽在了仕途上。
另外再说一个我比较崇拜的历史人物,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,他的名字叫王守仁,字伯安,号阳明子,他呢名字是他爷爷给改的,王阳明最初的名字叫王雲,他爷爷为了纪念云中送子的那个梦所取的,古人比较封建迷信,现在王阳明出生的地方都叫瑞云楼。好端端的名字为什么要改名呢?原来王阳明六岁之前根本不会说话,可把他家人急坏了,后来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门口玩,一个算命先生摸着他说好个孩儿,可惜道破,这话被他爷爷听到了,爷爷琢磨了一下,恍然大悟,原来王雲这个名字把那个梦给说破了,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古代过犹不及的思想,不行得马上改名,然后爷爷就给孙子换了个名字叫王守仁,取自《论语》: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。改名过后立竿见影,王阳明就会说话了。
古人改名字除了封建迷信之外,还有就是皇帝的忌讳,如果你名字中有和皇帝一样的,那就是对皇帝的不尊敬,谐音都不行。比如说名将李勣,就是隋唐演义里面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,原名徐世勣、李世勣,因为跟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相同犯了忌讳,所以就把名字里的世字去掉。
百姓也比较迷信,孩子出生时通常会找***先生测测生辰八字,看看名字上有什么忌讳,也会算一算五行缺什么,照着这个来取名字,包括现在也会有很多父母给孩子算上一卦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构的意思-构字五行属什么-构字取名的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构的意思-构字五行属什么-构字取名的寓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